桑蚕业生态效益是怎样的,森林的生态效益有哪些

本文目录

森林的生态效益有哪些

人们在生产中根据生态平衡的规律,使自然界的生物系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条件所产生的有益影响以及有利效果,就叫做生态效益,它关乎到了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利益以及长远利益,通常在进行经济和其他活动时,除了要创造经济价值之外,还应尽量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生态效益有哪些

1、生态效益指人们在生产中根据生态平衡的规律,使自然界的生物系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条件产生的有益影响和有利效果,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利益与长远利益。

2、生态效益的基础是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良性、高效循环,它的内容包括了生态环境中诸物质要素在满足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3、单从能影响生态发展的相关因素而言,生态效益常指人类在进行各项活动时所创造的经济价值与消耗的资源以及它们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的比值。

4、生态效益代表着需要从生态与经济两个维度去考虑环境问题,在两者之间选择出一个最佳配置,通常在进行经济和其他活动时,在创造经济价值时应尽量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在农业生产中常讲究生态效益,是为了使农业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在物质与能量输出输入的数量上、结构功能上,经常处于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平衡状态,使农业自然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6、当前世界各国包括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迫切任务是在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过程中,合理的人为调控,充分发挥出自然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从而维护生态与经济的平衡,使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能达到统一。

二、生态效益指标包括哪些

1、恢复生态系统指标组

(1)退耕还林形成的森林植被面积。

(2)森林覆盖率以及退耕还林引起的森林覆盖率变化量。

(3)混交林面积比重。

(4)生态林面积比重。

(5)乡土树种林分面积比重。

2、保持水土指标组

(1)坡耕地土壤侵蚀面积变化。

(2)境内(流域内)河流数疏沙量变化。

(3)退耕还林前后土壤侵蚀模数变化状况。

(4)山地灾害发生频率的变化。

3、涵养水源指标组

(1)退耕还林地土壤最大持水量变化。

(2)退耕还林地土壤蓄水量变化。

(3)退耕还林地凋落物持水量变化。

4、改良土壤指标组

(1)退耕还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

(2)退耕还林地土壤氮含量变化。

(3)退耕还林地土壤容重变化。

桑蚕业生态效益是怎样的,森林的生态效益有哪些图1

桑基鱼塘的好处是什么

桑基鱼塘(mulberry fish pond),是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充分利用土地而创造的一种挖深鱼塘,垫高基田,塘基植桑,塘内养鱼的高效人工生态系统。桑基鱼塘是池中养鱼、池埂种桑的一种综合养鱼方式。桑基鱼塘的发展,既促进了种桑、养蚕及养鱼事业的发展,又带动了缫丝等加工工业的前进,逐渐发展成一种完整的、科学化的人工生态系统。

“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是:蚕沙(蚕粪)喂鱼,塘泥肥桑,栽桑、养蚕、养鱼三者结合,形成桑、蚕、鱼、泥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避免了水涝,营造了十分理想的生态环境,收到了理想的经济效益,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

据史料记载,珠江三角洲早在汉代已有种桑、饲蚕、丝织的活动。公元7世纪初,唐代各地商人和外国人都相继来广州贸易,贩运绢丝。当时珠江三角洲已是“田稻再熟、桑蚕五收”之地。但当时种的桑是在广州附近的高地,与鱼塘没有联系,尚未形成桑基鱼塘。12世纪初,北宋徽宗期间,在南海和顺德两县相邻的西江沿岸,修筑了著名的“桑园围”,说明当时南海、顺德一带已是重要种桑养蚕地区了。15世纪初(1406年)明永乐四年,顺德的龙江、龙山两地已出现土丝买卖市场,蚕丝生产已成为商品。但尚未发现与养鱼联系。

珠江三角洲池塘养鱼最早记载在公元9世纪的唐代,已有养殖鲩鱼的历史。西江下游沿岸有鱼苗出产,这为发展塘鱼的重要条件。明代初期,鳙、鲢、鲩、鲮已成为池塘养鱼的普遍鱼种。池塘养鱼地区亦已逐渐扩大,在珠江三角洲已逐渐发展为以南海九江和顺德陈村为中心的基塘养鱼生产地带。但当时与基面用于种桑养蚕联系生产还尚未发现。

1522年(明嘉元年)明朝封闭了福建泉州和浙江宁波两港,广州成为生丝对外贸易重要港口,各地生丝经由广州输出。其后,1553年葡萄牙侵借澳门,外国商船陆续进入,从而澳门又成为对外贸易的转运港口,促使广东生丝对外更加畅销。

当时由于生丝畅销,促进了蚕桑业的迅速发展。南海县的九江,顺德县的龙山、龙江,高鹤县的坡山(古劳一带)等地,蚕桑业急剧兴旺起来。出现塘基种桑的地方很多,著名的桑园围和古劳围就在这一带。这一带农民经过长期种桑养蚕的经验,后来发现养蚕的蚕沙(蚕粪)可以养鱼,逐渐了解蚕沙是塘鱼很好的饲料。当时因需要生丝多,种桑养蚕亦多,蚕沙量日多,塘鱼的饲料也多,于是大量发展养蚕的同时,淡水鱼业也大量发展起来了。农民逐渐明确桑多、蚕多、蚕沙多,塘鱼也多。由此桑基鱼塘这种特殊生产方式经过长期生产实践,逐渐形成起来,并很快传到珠江三角洲各地。

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满清王朝闭关镇国,封闭了福建漳州、浙江定海、江苏云台山等对外贸易港口,广州又成为全国生丝唯一的对外输出港口,外国商人都集中到广州来购买生丝和丝织品。粤丝对外销路日广,需要生丝及丝织品大量增加,从而促进了蚕桑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三角洲各地桑基鱼塘的发展,很快在珠江三角洲西北部的南海县九江乡、顺德县的龙山乡、龙江乡,高鹤县的坡山乡(今古劳)一带,构成一个广阔的桑基鱼塘区域。其中以南海县九江为中心,各地纷纷“弃田筑塘、废稻树桑”,掀起了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发展的第一次高潮。

鸦片战争以后,缫丝新式技术逐渐输入。1866年(同治五年)南海陈启元引进国外缫丝新技术,在南海县蕳村建立珠江三角洲第一个现代缫丝厂。不久,新式缫丝业的风由南海县逐渐向珠江三角洲各地吹去。顺德在大良北关建立了一个500—600名女工的怡和昌机器缫丝厂,这是顺德县缫丝业大发展的开始,此后,顺德缫丝业逐渐取代了南海县而居珠江三角洲首位。由于新式缫丝工业迅速的发展,推动了蚕桑业的发展。再次掀起“弃田筑塘、废稻树桑”之风,桑基鱼塘面积再次扩大,形成了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发展第二次高潮。

桑基鱼塘自17世纪明末清初兴起,到20世纪初,一直在发展。特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欧洲各国忙于战后恢复工作,我国生丝在国际市场获得畅销,促使本地蚕桑业的畸形发展,珠江三角洲到处是桑基鱼塘,桑基鱼塘面积估计约有120万亩,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这是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发展的第三个高潮。

当时蚕桑价格很高,每担(100市斤,50公斤)桑价值等于一担米,而每亩桑地年可采桑七、八造,价值约等于20担米(1910年南海每亩桑地产桑34担)。一造蚕的收入,就可以养活三、四口人。

蚕桑旺盛时,顺德容旗镇每日有“丝船”运生丝出广州,回程运回白银。故有“一船生丝出,一船白银归”说法。1905—1906年广东生丝输出约值4000多万元,顺德一县占3/4。当时广州、佛山、顺德等地设有汇兑钱庄六十六间,顺德一县占有四十四间,占总数65%,可知当时顺德人的富裕。

自1866年陈启元引进新式缫丝机后,珠江三角洲各县陆续增加新式丝厂,到1918年已达147个厂,每年增加大量生丝出口。顺德县占三角洲丝厂和丝车的大半。1922年顺德生产的生丝占全三角洲的97%,占全省出口生丝80%。

随着蚕桑、缫丝业的发展,三角洲各地的丝厂、丝市、桑市、蚕市和和茧栈等遍布于蚕桑地区。集中于以顺德为中心的各县。当时主要茧市有:顺德:容奇、桂洲、勒流、龙江、乐从、陈村、大良、甘竹。南海:官山、吉利、平洲、九江。中山:小杬、古镇。新会:北街。三水:西南。东莞:石龙。

主要茧栈有:顺德:桂洲71家;容奇25家;勒流12家;陈村10家;大良8家;乐从6家;龙江2家;共134家。南海:官山5家。三水:西南25家。

1929年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工商业凋零,市场停滞,丝织品销路锐减,生丝价格狂跌,外销量不断下降。1938年生丝外销量仅及1922年的五分之一。桑基鱼塘面积大大缩小,逐渐被蔗基鱼塘代替。解放初,桑基鱼塘仍占一定地位,自市场经济兴起,由于蚕桑业相对花工多、生产周期长、也有风险,产值不如社队企业高,桑基鱼塘面积逐渐缩小。1995年以后,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已基本消失,部分向三角洲外围地区发展,部分改果基、花基、蔗基、鱼塘。

主要特点:

1、种桑与养蚕、鱼、猪相结合,生产上有紧密的联系。

2、植物与动物互养,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

3、塘与基合理分布,水陆资源相结合。

桑基鱼塘是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农业生产形式。因其生产上形成良性的循环而出名。珠江三角洲由东、西、北三江汇合冲积而成,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土壤肥沃,是盛产蚕桑、塘鱼、甘蔗的重要基地。三角洲内河网密布,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

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常闹洪涝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当地人民根据地区特点,因地制宜地在一些低洼的地方,把低洼的土地挖深为塘,饲养淡水鱼;将泥土堆砌在鱼塘四周成塘基,可减轻水患,这种塘基的修筑可谓一举两得。

后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影响,珠江三角洲出现了新的生产结构方式——“果基鱼塘”、“桑基鱼塘”。“果基鱼塘”是把低洼的土地挖深为塘养鱼,堆土筑基,填高地势,相对降低地下水位来种植果树(如栽植荔枝、柑橘、龙眼等果树)。后来由于国际贸易对丝绸需求的扩大,种桑养蚕的获利大大超过了水果的收益,不少地区从原来的果基鱼塘生产形式大量改为桑、塘专业性生产。果基鱼塘的生产方式,逐渐演变为鱼塘里养鱼,塘基上种桑树的桑基鱼塘,这样就较好地解决了低洼地积水内涝的问题。人们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方式,充分地利用土地的空间与轮作的时间,以求最佳的经济效益。

桑蚕业生态效益是怎样的,森林的生态效益有哪些图2

建塘

新开桑基鱼塘的规格,要求塘基比1:1。塘应是长方形,长60~80米或80~100米,宽30或40米,深2.5~3米,坡比1∶1.5。将塘挖成蜈蚣形群壕,或并列式渠形鱼塘6~10口单塘,基与基相连,并建好进出水总渠及道路(宽2~3米)。这样利于调节塘水、投放饲料、捕鱼、运输和挖掘塘泥等作业,也利于桑树培管、采叶养蚕。新塘开挖季节以选择枯水、少雨的秋末冬初为宜。挖好的新塘要晒几天,再施些有机粪肥或肥水,然后放水养鱼。加强塘基管理 塘基桑树的生长好坏,产叶量高低,叶质优劣,直接影响到茧、丝、鱼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培管好塘基桑树,增加产叶量,是提高桑基鱼塘整体效益的关键。塘基桑园的高产栽培技术,应坚持“改土、多肥、良种、密植、精管”十字措施,以达到快速、优质、高产的目的,实现当年栽桑,当年养蚕、当年受益。

改土

挖掘鱼塘,使原来肥沃疏松的表土、耕作层变为底土层,而原底土层填在塘基表面,作为新耕土层,虽有机质含量有所增加,但还原性物质也在增多。因此,在栽桑前应将塘基上的土全部翻耕一次,深度10~15厘米,不破碎,让其冬天冰冻风化,增强土壤通透性能,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若干年后,因桑基随着逐年大量施用塘泥肥桑而随之提高,基面不断缩小,影响桑树生长。所以,塘基要进行第二次改土工作,将高基挖低,窄基扩宽,整修鱼塘,使基面离塘常年最高水位差约1米,并更换老桑。

多肥

应掌握增施农家有机肥料和间作绿肥的原则。一是要施足栽桑的基肥,亩施拌有30~40公斤磷肥的土杂肥100~200担,再施入粪尿10~20担,或饼肥150~200公斤,并配合施用石灰25~50公斤,改良酸性土壤。二是在桑树成活长新根后,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施一次速效氮肥,每亩施20公斤尿素或50公斤碳铵,最好施用腐熟人粪尿50~80担。7月下旬再施一次,肥料用量较前次要适当增加一些,促进桑树枝叶生长,以利用采叶饲养中秋或晚秋蚕。三是桑树生长发育阶段要求养一次蚕施一次肥。并注意合理间种、多种豆科绿肥,适时翻埋。四是在冬季结合清塘,挖掘一层淤泥上基,这样即净化了鱼塘,又为基上桑树来年生长施足了基肥。

良种

塘基栽桑,应选用优质高产的嫁接良桑品种,如湖桑197、199、32号,团头荷叶白及7920等,还应栽植15%左右的早、中生桑品种。

密植

塘基因经过人工改土,土层疏松,挖浅沟栽桑即可。又因塘基地下水位高,桑树根系分布浅,宜密植。栽桑时采用定行密株,株行距以33厘米×132厘米或50厘米×100厘米为好,亩基栽桑1000~1300株。栽桑处须离养鱼水面70~100厘米,桑树主干高20~30厘米,培育成低中干树型。

精管

塘基栽桑后,桑树中耕、除草、施肥、防治病虫害,合理采伐等培管都必须抓好,确保塘基桑园高产稳产,提高叶质。

据统计,在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全国桑园面积只有19.84万公顷,蚕茧产量3.09万吨。我国蚕桑业在经过了20多年的曲折发展后,直到1970年,我国桑园面积达到23.34万公顷,蚕茧产量12.15万吨,首次超过了日本,位居世界第一。从此以后,我国就一直位居世界蚕桑业巨头的宝座。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蚕桑业发展的顶峰时期,是在上个世纪末期的90年代前后。1994年,我国蚕茧产量达77.69万吨,全国有26个省市发展蚕桑业。1995年,全国桑园面积为116.7万公顷,蚕茧产量仍达75.98万吨。然而,“十五”期间,由于我国东部因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使得主产区的蚕桑业明显下滑,导致我国在全球蚕茧生产的比重逐年下降了约2个百分点,削弱了我国桑蚕业在国际上的优势地位。

长期以来,我国的蚕桑业生产中心的分布格局,与自然气候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是密切相关的。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蚕桑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力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土壤肥沃和经济繁荣的东部地区。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东部蚕桑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工业企业发展迅速,东部的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涨,使传统的桑蚕业逐渐失去了发展优势,其结果导致蚕桑业出现了萎缩。

为了稳定和持续发展我国的蚕桑产业,确保全国丝绸产业的创汇能力,考虑到我国西部地区在生产要素的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如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劳动力充足且价格相对低廉等。在这种情况下,桑蚕业向西转移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为此,国家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实施了“东桑西移”工程。即从2006年起,在我国西部15个省(区、市)开始建设蚕桑基地项目。随着这项工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蚕桑业的发展中心已经由东部向西部开始了战略大转移。

“东桑西移”工程的实质是把我国蚕桑基地和初级茧丝绸加工的中心移向西部地区,而不是将蚕桑业首次引进到西部地区。

“东桑西移”工程希望通过大力发展桑叶种植扩大西部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达到发展蚕桑业的同时保护西部生态环境的目的。

由于我国西部的水资源相对短缺,耕地原本就不肥沃,缺乏有机质,加上地势高,受雨水的冲刷和搬运能力较强,在这样一个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发展这种对耕地肥力消耗巨大的蚕桑产业,极有可能发生耕地退化等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在西部发展桑叶种植时,必须要充分考虑蚕沙还地、多施有机肥,严格控制化肥用量,加强对耕地肥力和水分的保护就显得格外重要和紧迫。

因此,“东桑西移”工程的生态保护工作,是该工程持续发展的关键之所在。相关部门在实施“东桑西移”工程中,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地评估环境风险,发展生态蚕桑业推动产业综合利用,应用生态学原理解决好“东桑西移”可能带来的耕地退化、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不仅要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要以良好的生态效益确保该项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桑蚕业生态效益是怎样的,森林的生态效益有哪些图3

南充哪里有手工编制品卖的

6月12日,在嘉陵区文峰镇蚕茧站,偌大的院子被前来卖茧的蚕农围得水泄不通。

“有订单,有技术,销路不愁,我们养蚕就稳赚钱,养蚕比种庄稼划算得多。”刚刚卖了蚕茧,手里拿着一叠百元钞票的文峰镇乌木桥村八组村民林世奇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说,他刚以每公斤23元的价格,卖了65公斤的方格簇蚕茧,收入了1495元。他说今年他共喂了4张纸的春蚕,这是一张半蚕种的收入。

“今年准备喂春蚕、夏蚕、秋蚕和晚秋蚕四季蚕,估计今年养蚕收入可以超过1万元。”林世奇喜滋滋地说,今年茧子收购价每公斤在去年13.2元的基础上提高到每公斤19元左右,如果用纸板方格簇化蛹的蚕茧,每公斤收购价在22至25元;他家的4张春蚕全部使用纸板方格簇饲养,因此今年每张纸的收入可以增加200元左右。

近年来,嘉陵区抓住国家“东桑西移”和我市蚕桑“百万工程”实施的机遇,以强化蚕桑基地乡镇建设和培育业主大户为重点,夯实蚕桑产业发展载体,依托千年绸都第一坊、西部茧丝绸交易中心、丝绸服装企业等延伸产业,打造蚕桑产业发展助推器,搭建“以蚕桑基地为塔基,以缫丝加工、服装生产等产业为塔身,以依托蚕桑发展的旅游产业和丝绸服装交易商贸为塔尖”的蚕桑产业链条共同发展的“金字塔”,打造川东北蚕桑产业经济强区,给区域经济腾飞插上了“金翅膀”。

2007年,嘉陵区共发种5.6万张,产茧3.8万担,蚕农茧款收入近3000万元;区茧丝绸交易中心交易额超过3亿元;依托蚕桑开发的千年绸都第一坊旅游产业收入7000多万元。

一组组数字犹如一缕缕阳光,普照着“丝绸之乡”,温暖着嘉陵百姓,见证着在过去几年里,嘉陵蚕桑产业通过改革机制、科技创新等手段理顺发展关系,从兴盛到衰败,再从衰败到崛起,构建川东北蚕业经济强区的不平凡历程。

蓄势:突破陈旧观念,占领思想高地,嘉陵蚕桑重振“全国优质茧丝原料生产基地”雄风,重现“丝绸之乡”魅力

“巴蜀人文胜地,秦汉丝锦名邦”。有着“全国优质茧丝原料生产基地”称号的嘉陵区,蚕桑业具有3000多年历史,是富民兴区的传统优势支柱产业之一。曾几何时,嘉陵蚕桑书写了年发种10万张,产茧300万公斤的辉煌历史。

正是由于嘉陵蚕桑具有悠久历史,区内现有的1亿株桑树良桑化率不足60%。特别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推广的桑品种,不仅产叶质差、量低,而且硬化早、亩桑效益不高;加之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受到市场疲软和体制障碍等方面的影响,嘉陵蚕桑业发展出现了两种怪象:一是养蚕规模越来越小,2004年全区发种量不到3万张,产茧量仅为历史最高期的20%,农民毁桑严重;二是蚕桑部门债台越筑越高,2004年底累计负债1100多万元,蚕种场、茧丝绸公司停产多年,部分职工因为工资问题身陷困境。

发展陷入僵局,稳定面临危机,嘉陵蚕桑何以才能重振“全国优质茧丝原料生产基地”雄风,再现“丝绸之乡”魅力?正在这时,有利于蚕桑业发展的利好消息一个个传来。

2006年,国家吹响“东桑西移”的号角,沿海发达地区丝绸产业转移滚滚而来,作为“中国绸都”的南充又被纳入了我省丝绸服装产业带;同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大力实施蚕桑“百万工程”建设的决策。面对这一发展机遇,嘉陵区如何抢占承接丝绸产业转移的“第一落点”?嘉陵人审视自身,寻找发展潜力。属于典型传统农业大区的嘉陵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脱贫致富一直是区委、区政府的头等大事,蚕桑产业是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基础良好,蚕农生产积极性高,且具有丰富的经验,发展蚕桑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必然选择。区位优势明显,嘉陵地处成都—南充—重庆三角经济贸易区接口处,与成都、重庆构成两小时黄金经济圈,有利于发展茧丝绸贸易。区内丝绸服装企业聚集且发展态势良好,丝绸服装企业原料需求量十分巨大,栽桑养蚕是推动丝绸服装产业发展助推器。

面对优势,嘉陵人毫不沾沾自喜,而是思索着如何才能将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将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搭建‘以蚕桑基地为塔基,以缫丝加工、服装生产等产业为塔身,以依托蚕桑发展的旅游产业和丝绸服装交易商贸为塔尖’的蚕桑产业链条共同发展的‘金字塔’,打造川东北蚕桑产业经济强区。”嘉陵的决策者们“开发”出了蚕桑产业马车加速前行的“新动力”。

面对着有多种增收渠道选择和正日渐对栽桑失去兴趣的蚕农,嘉陵区委、区政府领导开始了思索!“取经”、“醒脑”、“提神”、“充电”等一系列工程在嘉陵紧锣密鼓地展开。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仅请来蚕桑经济专家为广大干部授课,还组织全区蚕桑基地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以及部分蚕茧企业负责人和区级有关部门负责人近到省内的阆中、高县、珙县学习,远赴广西、云南、浙江取经,从他山之石中谋求嘉陵蚕业发展新思路。干部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启迪了思维。全区上下形成了“打造川东北蚕业经济强区”的产业强区主导意识。

随着茧丝绸行业的复苏,蚕茧价格不断上涨,蚕农收入日益增加,丝绸服装企业发展壮大,随着千年绸都第一坊的成功打造,茧丝绸交易中心的生意兴旺……现在的嘉陵区以蚕桑丝绸为“媒”,丝绸经济、丝绸旅游、丝绸文化互相渗透,形成了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服装生产贸易以及蚕桑旅游和蚕桑附产物开发利用“一条龙”的蚕桑产业链条。嘉陵蚕桑重振了“全国优质茧丝原料生产基地”雄风,重现了“丝绸之乡”魅力。

发力: 创立全新机制,土地等生产要素相对向业主集中,技术等生产要素迅速向农户推广,嘉陵蚕桑谱写跨越华章

明确发展方向后,嘉陵区委、区政府迅速吹响了实施蚕桑“优质蚕茧基地建设”的集结号,按照“决心一次下足、规划一步到位、基础一年夯实、栽植一年完成”的工作思路,成立了“万亩生态优质蚕桑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对蚕桑生产的领导,并于去年的1月19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蚕桑生产的意见》文件,组织编制了详尽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实施方案及其详细目标。

2007年,全区新栽桑10万亩,桑园面积达到14万亩,实现当年育苗、当年栽桑、当年嫁接、当年完成养蚕设施添置改造、当年投产,一年完成三年栽桑任务。到2011年,全区桑园面积达到20万亩,发种20万张,产茧20万担,蚕农茧款收入达到2亿元,蚕农人均增收突破1000元。

“以市、区级蚕桑基地建设为重点,打造以国道212线、318线和李蟠线为中心的‘百里蚕桑走廊’。”区蚕桑局局长罗彤介绍说,为了把目标变为现实,嘉陵区以文峰、双店、土门等5个市级蚕桑发展基地乡镇和吉安、临江、世阳等7个区级蚕桑基地乡镇为“优质蚕茧”项目实施区,辐射双桂、集凤、华兴等8个区级基地乡镇,掀起全区蚕桑产业发展热潮。

蚕桑产业的发展,育苗是关键,建设是基础。去年5月,该区召开了全区育苗工作会议,出台了育苗管理办法,明确了统一供应桑种、统一发放薄膜、统一技术规程、统一补助标准、统一验收办法的“五统一”措施。为了给蚕农育苗提供技术保证,区蚕桑局组织全体职工建立起技术大联包机制,起早摸黑地下乡进村,包片指导育苗,短短半个月时间里,就发动186户育苗大户育下了营养杯8000万株,创造了嘉陵育苗史上速度最快、面积最多的全新纪录。

“区上任务逼得紧,我们每天天刚亮就起床和农民一起劳动,中午饿了就在地里吃农家饭,在冒暑奋战的日子里,先后有20多名乡、村干部累倒、中暑住院……”6月12日,正在新庙乡养蚕业主大户胡子刚的蚕房里,指导使用纸板方格簇的该乡副乡长王晓慧说,自从领到新栽桑任务后,全乡干部把办公地点搬到了田间地头。去年,该乡新栽桑4000多亩,桑园总面积已近6000亩。

为了激发农村基层干部抓蚕桑产业发展的积极性,该区按照“一项产业,一套政策,一个班子,一把尺子”的原则,区政府及时与各乡镇签订栽桑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任务,落实到农户和地块,并组建督察组,奔赴乡镇明察暗访。区委、区政府对栽桑任务还实行专项目标考核,对工作落实差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实行跟踪问责。同时在蚕桑基地乡镇栽桑中实行“升降级”制度。

四面环山的土地都披上了桑林绿装,昔日撂荒的土地里见不到成片的杂草。“我一共承包了280亩土地,搞起了栽桑养蚕。”胡子刚对笔者说,去年5月初,乡上组织乡村干部和部分养蚕大户到该区文峰镇参观蚕桑产业发展状况,看着文峰蚕桑产业蓬勃发展态势,让身为乡农业中心主任的胡子刚萌生了租地栽桑养蚕的想法。胡子刚盘算着:1亩桑园一年可养4至5张蚕,按当时的茧价13元/公斤,每年养蚕收入大约在2100元以上,加上桑园里间种黄豆、秋玉米、花生等经济作物,一年收入3000元以上不成问题;而纯粹种1亩小麦、玉米、红薯等粮食作物,一年下来的收入不超过2000元。两相比较,更坚定了他的想法。

同年11月初,胡子刚与嘉兴丝绸有限公司的老板林加胜一起投入40万元,按照前三年80元/亩,三年后180元/亩的价格,在该乡合兴嘴村承包了280多亩的荒坡地搞起了栽桑养蚕。

为了培育蚕桑业主大户,新庙乡整合各种涉农项目资金,打通了连接乡道与胡子刚桑园的500米泥碎路,1公里的便道路,修砌了4口蓄水池和1口沼气池,并完善了灌溉水渠。如今280多亩的荒坡地已全部栽上了桑树,地里间种上了大豆、花生、中药材等经济作物。“今年我已养了8张春蚕,按现在方格簇蚕茧的价格,收入6000元以上不成问题,这还不加各类经济作物的收入。”胡子刚高兴地说。

去年以来,嘉陵区通过创新土地流转机制,积极培育养蚕大户,涌现出了一大批像新庙胡子刚一样的蚕桑业主和专重大户,如大通谢鸣鹤、移山唐彬等。全年,该区新培育有桑园10亩以上的大户58户,现有桑园3至10亩的骨干户达79户,有桑园30亩以上的示范户26户。在这些蚕桑业主和专重大户的典型带动,该区蚕农思想上实现了“要我栽桑养蚕”为“我要栽桑养蚕”的转变。

而“谁发展、谁受益、谁收购”的蚕茧收购经营政策的放宽,以及蚕业专项扶持资金的设立,也激发起了以嘉兴丝绸为主的丝绸企业当产业龙头的积极性。

去年,全区新栽桑8000万株、10.1万亩,改良4500万株、5.5万亩,在养蚕大棚发展上,已经新建起了养蚕大棚136处,改建养蚕大棚123处,标准蚕房达到9195平方米,在小蚕共育室推广上,已经新建小蚕共育室42处,改造小蚕共育室21处,新建、改建面积达到3075平方米,小蚕共育面达到了60%以上。全年发种5.6万张,产茧3.8万担,蚕农茧款收入近3000万元。

延伸:带动下游产业,开辟广阔天地,承载南充厚重的丝绸文化,拓展“中国绸都”外延,丰富“中国绸都”内涵,嘉陵蚕桑演绎“破茧成蝶”神话

“我们以保护价从农民手中收购鲜茧,缫丝后直接卖给嘉陵服装工业园的织绸制衣企业”嘉兴丝绸负责人林加胜介绍说,公司同时与农民和织绸制衣企业签订购销合同,三方合作在嘉陵本地就能完成,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在质量、信誉等方面不用操心。据了解,嘉兴丝绸已与服装园的顺成纺织品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嘉兴丝绸负责收茧和缫丝两道工序,然后将加工好的白厂丝卖给服装园区的服装企业织绸制衣。

从养蚕、收茧、缫丝,再到织绸、制衣、销售,嘉陵区的蚕桑基地、丝绸企业和商贸市场的完备,将蚕桑产业链条越拉越长。拥有20个蚕桑基地乡镇,桑园14万亩,年养蚕量可达10万张,让缫丝加工有了充足的“口粮”,园区顺成、依格尔、诗琪丽等多家服装企业就在本地消耗成品丝,制成成品后通过茧丝绸交易中心等商贸流通渠道将产品销售出去。

走在嘉陵区“绸都大道”,感受浓郁的丝绸文化。街道两边是精心制作的丝绸宣传栏,营造出浓郁的丝绸氛围。在茧丝绸交易中心各个装饰精美的商铺里,人气旺盛。精致、美观的蚕丝被、真丝窗帘、真丝床上用品、丝绸工艺品、真丝服饰等各类丝绸产品琳琅满目,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据嘉陵区商务局局长韩荣武介绍,为叫响“中国绸都”品牌,区委、区政府煞费苦心,不仅将原耀目路改名为“绸都大道”,还千方百计广招丝绸企业和商家入驻该大道,争取形成西部最大的茧丝绸交易中心。

“没有丝绸产品的展销作为载体,‘中国绸都’的品牌就容易成为空壳。”韩荣武告诉笔者,几年前,北京、广州等外地游客到南充旅游时,纷纷抱怨南充虽然是丝绸之城,却看不到实实在在的丝绸产品,想购买几件很不容易。“那时的丝绸专卖店不多,且零星分布,根本没有形成规模。”

如今,爱肤尔、依格尔、美亚、六合……南充的名牌丝绸企业产品纷纷入驻绸都大道经营,就连浙江嘉兴、万事利等丝绸产品也来此“安营扎寨”。林立的丝绸专销商铺,琳琅满目的各种丝绸产品,让绸都大道成了名副其实的丝绸一条街。

据四川依格尔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明树介绍,公司在交易中心设立的专卖店,展销了20余种畅销欧美国家的“拳头”产品。其中,一款新的丝绸制品还受到了乌干达总统的青睐,专门安排人员购买了数套。

南充市茧丝绸交易中心经理熊得民告诉记者,茧丝绸交易中心不仅吸引了成都、重庆、遂宁、广元、达州、巴中等南充周边城市的顾客,还有上海、云南、北京、广州等外省(市)的消费者慕名前来购物。目前,绸都大道的茧丝绸交易中心年交易额超过3亿元。到2010年,茧丝绸交易中心的茧丝绸交易额,可望突破10亿元。成为西部茧丝绸交易“航母”。

来到嘉陵区文峰镇渭钟沱村看到,一望无际的桑海、优雅别致的小楼房,一幅幅充满生机的和谐新农村画卷展现在眼前。游客在这里穿桑林、过栈道、沐江风,亲身感受乡村旅游的乐趣和魅力。

“去年一共养了24张蚕子,也就是2万多元。说老实话,我们情愿在家养蚕,比在外打工要好一点。”踏着蜿蜒的青石板路深入“天蚕部落”,正忙碌着给幼蚕喂桑叶的养蚕大户蒲秀珍告诉笔者,今年,她家又养16张春蚕,按目前的市价预计收入近1.3万元。

来到“姐妹坊”蚕家乐,只见这里的生意火爆。“今天有30多名城里人来我这吃农家饭。”业主李安蓉乐呵呵地向笔者说,她们三姐妹每年单搞农家乐,纯收入至少在4万元以上,还不加养蚕、闲时外出打工的收入。来到一座红墙青瓦的古典建筑前,门楣上“丝绸文化陈列馆”几个金黄色的大字,在阳光照射下格外引人注目。陈列室内摆放着古时缫丝车、纺车、手摇式织布车等“土设备”,墙壁上有反映南充桑蚕、丝绸发展的历史图片,还有用桑蚕丝制作的服装服饰产品,刺绣、绸扇、旅行袋等丝绸工艺品,蚕丝被、真丝睡衣……

随行的区蚕桑局局长罗彤介绍,凭借丰富的蚕桑资源,该区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业主百姓参与”的建设思路,筹集民间资金5000万元投入到“千年绸都第一坊”景区的打造中。农家乐、蚕家乐的乡村旅游开发、核心景点的打造如火如荼。目前,塘坊渡码头、蚕渡码头、蚕桑景观道、古桑风情园等景点已全部建成。

以桑蚕养生、娱乐休闲为主题,重点开发旅游精品。该区先后开发桑叶茶、桑叶肴、桑葚糕、桑蛾酒、桑枝菌等系列蚕桑食品,让游客在品尝天下第一蚕桑宴时,还可以购买蚕桑保健旅游产品。拟建的蚕桑休闲坊,则可以让游客品桑叶茶、做泥疗、沙疗等。

该区还从浙江购进嫁接桑苗25万株,集中在文峰镇建密植桑园,并引进手工制作丝棉、手工刺绣、桑葚酒酿造等民间工艺,利用现有农房产改造建设“天蚕部落”,农民通过办“蚕家乐”大发旅游财……

“‘千年绸都第一坊’景区盛大开坊以来,已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7000万元。”嘉陵区委主要领导告诉笔者,该区力争在两年内,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农耕文化、蚕桑文化内涵,铸造千年绸都第一坊景区旅游灵魂,打造集南充城郊、嘉陵江沿线的蚕桑丝绸文化与历史文化观光、生态观光度假、川北民俗文化于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区,推进产业互动、城乡共融、百姓致富。

桑蚕业生态效益是怎样的,森林的生态效益有哪些图4

桑蚕产业调研报告

桑蚕产业专项推进工作总结及工作建议

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桑蚕产业专项推进领导小组和有关旗县区,认真贯彻落实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工作措施,加大推进力度,使桑蚕产业呈现出稳步发展基地、快速培育龙头和提高养蚕效益的特点,全面完成了市委、市政府重点产业专项推进工作目标。

一、专项推进各项目标完成情况

桑蚕产业是我市“十五”发展规划项目。市委、市政府将桑蚕产业列入农牧业产业化经营“6421工程”,作为重点产业在全市进行专项推进。全市以XX旗、XX旗、XX县、XX区、XX旗和XX区为重点,在53个乡镇、4个国有林场、120个行政村发展桑蚕产业,当年落实新增桑蚕种植面积1.5万亩,是专项推进目标的150%,养蚕1万张、生产鲜茧40.5万公斤,完成专项推进目标的101%,养蚕规模比上年同期增长一倍以上,桑蚕生产及加工产值达1000多万元。条桑、坝沿桑和大叶丰产桑累计面积达11万亩,其中大叶丰产桑园达2多万亩。XX旗东沙布台乡开发当地资源,组织农民利用柞树养蚕已获成功,今年开发利用2万亩,组织83户农民放养,收购蚕茧15万公斤,带动了北部旗县柞蚕业发展,使我市养蚕业初步形成为“南桑北柞”的发展格局。赤峰银龙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于今年1月正式投产,实现了全面正常生产,加工干茧85吨,生产白厂丝25吨,实现产值500万元。全市共发展桑蚕产业合作经济组织34个,培训农牧民16200人次。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专项推进目标任务。

随着桑树栽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养蚕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市桑蚕生产出现新亮点。经专家考察和产品检验,我市生产的产品有六项指标高于南方:一是在同样条件下,南方生产的蚕丝长度为1050米,我市为1260米;二是蚕丝离解的难易程度高于南方,南方为61%,我市为82.1%;三是蚕茧出丝率比南方高一个百分点;四是净化度比南方高两个百分点,可以缫制高品质的白厂丝;五是蚕丝的清洁度可以达到98分,比南方高1至2分;六是蚕茧产量普遍好于南方。南方每张蚕茧产量在60至70斤之间,而我市均在80斤以上。

二、专项推进开展的主要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推进力度

下发后,市桑蚕产业专项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对20**年的桑蚕产业专项推进工作做了认真研究,制定并下发了,明确了20**年的工作目标与任务,确定了工作重点,制定了保障措施。有关旗县区根据本地区实际制定了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桑蚕产业实施方案和发展规划,采取目标管理等措施,将植桑面积、养蚕规模、技术培训等工作重点分解落实到乡镇。各级领导小组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负责地开展了工作,桑蚕产业取得了良好成效。

喀旗、宁城、松山、敖汉等地政府纷纷出台专项推进实施意见和扶持政策。如XX旗政府挂靠国家退耕还林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把桑蚕产业作为生态产业、绿色产业和富民产业来抓。成立组织,加强领导,制定了五项优惠政策,推进桑蚕产业发展。一是利用退耕还林项目和综合开发项目安排大叶丰产桑栽植,凡集中连片30亩以上的,享受退耕还林政策。全旗享受退耕还林政策的大叶丰产桑基地3200亩,扶持资金达70万元。二是鼓励农户建立大叶丰产桑基地,凡集中连片达100亩以上的旗发改局、水利局给予打井配套支持,全旗植桑养蚕新打机电井25眼,节水灌溉配套30眼,扶持机泵管带灌溉设备60万元。三是信用联社给予信贷支持,全旗发放贷款达116万元。四是相关部门给予植桑养蚕一定比例的贷款贴息支持。五是林业、财政部门积极规划桑园面积并及时兑现农民政策。六是对桑蚕龙头企业实现的利税,按一定比例进行分配,实行税收共享。由于政策扶持力度较大,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使桑蚕产业快速健康地发展起来。

9月12日,市桑蚕产业专项推进领导小组在XX旗召开了全市桑蚕产业专项推进现场会议。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桑蚕产业专项推进领导小组组长钱荣旭出席会议,市政府办公厅主任、副秘书长李宪主持了会议。市供销合作社作为全市桑蚕产业专项推进责任部门,具体组织承办了这次会议。市供销合作社、XX旗委、政府有关领导、市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市林业局负责同志和XX旗、XX旗、XX县、XX旗、XX区、XX区等旗县区供销合作社主任、茧丝绸公司经理、XX旗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共45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参观了正在筹建的XX旗缫丝厂、四道湾子示范桑园和养蚕基地。市供销合作社通报了桑蚕产业专项推进及协会工作情况,XX旗供销合作社、XX旗供销合作社和XX县苏蒙公司介绍了经验。钱荣旭部长代表市桑蚕产业专项推进领导小组发表了重要讲话,分析我市桑蚕产业新特点,指出桑蚕产业发展目标、方向和措施,对专项推进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市供销合作社安排部署了近期任务及市桑蚕协会工作。会议树立典型样板,明确发展方向,落实领导责任,加大推进力度,为桑蚕产业健康、快速、有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10月8日,徐国元市长在简报第63期“XX市桑蚕产业发展情况”上做出了重要批示:“发展桑蚕产业是我市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一个新亮点,桑蚕产业的引进和推广不仅拓宽了农牧民的增收门路,也使我市经济林效益显著提高,较好的体现了绿与富的结合。在今后工作中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桑蚕产业的支持力度,努力走出一条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三效’结合的农牧业产业化路子”。市供销合作社及时将此精神传达到各旗县区供销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各级领导的重视和组织工作的加强,进一步加大了专项推进工作的力度,为各项目标的顺利完成打下坚实基础。

完善基础建设,扩大基地规模

为加强基地建设,全市当年投入苗木资金800万元,重点引进适合我市气候、土壤条件的“792”等优良品种,当年购进苗木2000万株,成活率达95%以上。在落实好新增面积的同时,主产区加强了对已建桑园的管理工作。随着植桑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养蚕技术的不断成熟,全市养蚕规模进一步扩大。XX县苏蒙茧丝绸公司在一肯中、八肯中等6个乡镇、34个行政村、746个农户,共发展桑园2800亩。20**年共养蚕1900张,增长86.3%,实现产值160万元。八肯中乡八肯中村六组农民程志军,植桑18.8亩,今年两期养蚕33长,收入26000元,亩收入1380元,人均年增收6500元。目前,公司发展的桑园已有1010亩进入达产期,今后二十年,农民每年每亩收入基本稳定在1500至2000元之间,植桑养蚕单项收入就为每户平均增收4000元。

XX旗东沙布台乡代白勿苏村20户农民,承包本村2000多亩天然柞树林,依托资源发展柞蚕养殖,今年,共投放蚕种120斤,经过三个月的管护,收获蚕茧52500斤,以每市斤4.8元的市场价格出售,毛收入达25万元,除去成本纯收入22万元,户均增收1.1万元。市供销合作社就我市柞蚕产业发展情况专门做了调研,以简报的形式向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了我市柞蚕产业发展巨大潜力,提出了“南桑北柞”产业化思路,并计划组织外出考察。据统计,XX旗桑蚕种植面积当年新增2000亩,条桑、坝沿桑和大叶丰产桑种植面积累计22000亩;XX旗新增大叶丰产桑2594亩、条桑6000亩,条桑、坝沿桑、大叶丰产桑种植面积累计70000亩;XX区新增大叶丰产桑4000亩,条桑、坝沿桑和大叶丰产桑种植面积累计11000亩;XX县新增大叶丰产桑520亩,条桑、坝沿桑和大叶丰产桑种植面积累计7000亩;XX区建设示范密植桑园20亩。

加大投资力度,培育产业龙头

20**年,全市已建成投产缫丝厂1家、筹建1家,建成以桑条为主要原材料的纸制品加工厂1家,桑蚕产业加工龙头企业投资总额3000多万元。赤峰银龙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缫丝厂总投资1583万元,占地68.8亩,厂房5520平方米,是一家以“种、养、加”一体化经营为基础,以“贸、工、农”多元发展为方向的加工型龙头企业,目前,产品质量、生丝平均等级达到4a级以上水平,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为了提高生产能力,该公司新招录一线工人37名,完成技术培训,实现了两班生产。缫丝厂二期扩建工程也被提到了议事日程,XX旗供销社根据桑蚕产业发展形势,计划再增加缫丝生产设备来满足扩大生产需要。 XX旗供销社、苏敖茧丝绸公司和XX省银海茧丝绸公司签订了联合发展桑蚕基地和筹建缫丝厂的.协议,计划二年内投资1100万元,建设大叶丰产桑基地和自动化缫丝厂,当年已投入资金200万元。旗政府已在四道湾子镇规划厂地70亩。赤峰赤阳春蚕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300万元征地建设以桑条为主要原材料的纸制品加工厂1家,建设小蚕共育站1处,加工蚕具5000套,建设1700平方米面积的蚕茧收购烘烤站1处。

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技术水平

全市以赤峰银龙公司、XX县苏蒙公司和XX旗苏敖公司为龙头,引进南方技术员120多名,培养农民技术员1000多名。技术人员较好地掌握了栽植、浇灌、施肥、育蚕、烘烤等生产技术,确保了我市蚕茧质量。市蚕桑业发展协会和各旗县区供销社从XX、XX、XX等地聘请技术顾问,并与大专院校、蚕桑研究所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加强了技术指导。在桑蚕经营管理中,经营企业与桑农签订产销合同,建立服务档案,内部实行了工作实绩考核、目标化管理等办法。在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各地普遍实行了以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小蚕共育、统一产品收购、统一烘烤、统一销售;大蚕分户饲养为标志的“五统一分”管理模式,向产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方向迈进了一步。

XX旗与XX省农林科学院承德蚕桑研究所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书,聘请了两名专家做为技术总顾问,培养出自己的专业人才40名。与XX青州缫丝厂和XX中鑫实业有限公司签订了为期10年的购销协议。旗供销社制定了,提出每亩施农家肥2000-3000公斤,尿素40公斤以上,必保浇水三次;二年生桑园产叶量达到800公斤以上,三年生以上桑园产叶量达到1500公斤以上的生产要求和服务标准。在防治病虫害方面,根据去年危害桑园比较严重的黑绒金龟子等虫害进行了重点防治,由供销社提供农药,组织人员进行联防,取得了良好效果。

XX县苏蒙茧丝绸公司直接引进南方技术人员60名,开展了“手把手的教你技术,心贴心的带你致富”活动,技术人员深入每个植桑农户指导测土施肥、适时浇灌和桑园管理,尤其在养蚕阶段每天为农户发送一张养蚕“明白纸”,为农民直接提供了南方最先进的养蚕技术。为了规范发展产业化,公司在李家窝铺村和新岭村组建了两个“蚕茧生产合社”,共有31个养蚕户入社,密切了企业与农户间的关系,提高了养蚕农户的积极性。李家窝铺村15户植桑养蚕户全部加入蚕茧生产合作社,第一期养蚕19张,平均张产蚕茧43公斤,第二期养蚕49.5张,平均每亩养蚕1.15张,比去年同期每亩多养0.45张蚕。公司正在规范蚕茧合作社,大力推广“按股分红,二次返利”的做法,向办成“民有、民管、民受益”的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的方向迈进。XX区加强城子乡300亩示范桑园建设,召开了乡镇领导、村干部、养蚕户代表参加的座谈会,组织农民学习施肥及剪伐等技术,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桑蚕生产的认识。XX区制定了农民每发展一亩桑园供销社就投入400元股金的扶持

;

以上就是关于桑蚕业生态效益是怎样的,森林的生态效益有哪些的全部内容,以及桑蚕业生态效益是怎样的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品尚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0)
上一篇 2023年03月16日 11:50
下一篇 2023年03月16日 12:06

相关推荐

  • 苹果浑浊果汁如何均质,怎样用苹果做果汁

    本文目录1.怎样用苹果做果汁2.怎样用苹果做果汁3.怎样做苹果汁最好喝4.苹果汁怎么榨不变色怎样用苹果做果汁苹果汁有混浊苹果汁和透明苹果汁两种。它们的基本加工工艺相同,不同的是混浊苹果汁采用均质步骤,而透明苹果汁采用澄清过滤步骤。 1、选果 剔除腐烂、病虫害、严重机械损伤等不合格…

    2023-04-18
  • 果酱类有什么特点,烘焙果酱哪个牌子好吃

    本文目录1.烘焙果酱哪个牌子好吃2.果酱视频app下载安装无限看丝瓜ios苏州晶体公3.果酱食物详细资料大全图4.果酱的调制方法烘焙果酱哪个牌子好吃一般说来,果酱是个泛指词,指向一类食品,就是用水果、糖、胶体、酸度调节剂做成的一种软质固体食品。而果粒果酱就是在此基础上,将所用的水…

    知识百科 2023-04-18
  • 黄鳝性腺成熟系数与怀卵量有何关系,黄鳝怎么繁殖后代

    本文目录1.黄鳝怎么繁殖后代2.如何让黄鳝多产卵呢3.一条黄鳝一年生多少条小黄鳝呢4.黄鳝什么季节繁殖黄鳝怎么繁殖后代黄鳝的繁殖,多数属于子代与亲代配对,也有与前两代雄鳝配对。但在没有雄鳝存在的情况下,同批黄鳝中就有少部分雌鳝逆转为雄鳝后,再与同批雌鳝繁殖后代,这是黄鳝有别于其他…

    2023-04-18
  • 如何全人工繁殖黄鳝,鳝鱼繁殖方式是什么

    本文目录1.鳝鱼繁殖方式是什么2.人工喂养鹦鹉,吃什么食物3.黄鳝怎么繁殖的4.人工孵化小鸡最简单的方法鳝鱼繁殖方式是什么鳝鱼繁殖方式为卵生,生殖季节约在6-8月,在其个体发育中,具有雌雄性逆转的特性,即从胚胎期到初次性成熟时都是雌性(即体长在35厘米以下的个体的生殖腺全为卵巢)…

    2023-04-18
  • 如何半人工繁殖黄鳝,黄鳝怎么繁殖后代秒懂百科

    本文目录1.黄鳝怎么繁殖后代秒懂百科2.黄鳝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3.黄鳝水泥池怎么无土养殖的4.鳝鱼如何人工繁殖孵化?黄鳝怎么繁殖后代秒懂百科黄鳝的繁殖分为无土自然繁殖、有土自然繁殖以及半人工繁殖。目前黄鳝在人工养殖中,多数采用半人工繁殖方式。鳝鱼繁殖方式为卵生,生殖季节约在6…

    知识百科 2023-04-18
  • 糖水山楂罐头有哪些工艺流程,山楂罐头家庭自制法怎么粘稠

    本文目录1.山楂罐头家庭自制法怎么粘稠2.山楂罐头的做法3.冰糖山楂罐头家庭自制法4.自制糖水山楂罐头的做法山楂罐头家庭自制法怎么粘稠1、准备好制作山楂罐头需要的材料,包括500克山楂、50克冰糖、100克白糖和适量清水。2、我们将准备好的山楂放入淡盐水浸泡20分钟。3、浸泡完之…

    知识百科 2023-04-18
  • 饲养黄鳝鳝池对鳝巢有何要,蚯蚓养黄鳝养殖技术

    本文目录1.蚯蚓养黄鳝养殖技术2.水泥池无土养殖黄鳝技术3.如何养殖鳝鱼最省钱呢4.饲养黄鳝鳝池面积有何要求呢蚯蚓养黄鳝养殖技术1、合理建造黄鳝塘。黄鳝的饲养池应建于风面朝太阳及接近水源的地方,并应控制在50-100平方米的范围内。这对小规模的文化来说已经足够了。鳗鱼池的深度应该…

    知识百科 2023-04-18
  • 桃肉汁原料怎么选择,腌桃子怎么做好吃窍门

    本文目录1.腌桃子怎么做好吃窍门2.怎样做桃酱好吃3.买的油桃变质怎么办4.水蜜桃浓缩汁是什么腌桃子怎么做好吃窍门腌桃子怎么做好吃腌桃子怎么做好吃, 桃子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人们最为喜欢的鲜果之一。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腌桃子,腌制脆桃子要选用硬一点,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去腌桃子怎么做…

    知识百科 2023-04-18
  • 桃肉汁怎样均质脱气,鲜桃果汁饮料配方的制作方法

    本文目录1.鲜桃果汁饮料配方的制作方法视频2.毛桃的药用食用价值3.桃穿孔病是什么病害4.核桃黑斑病的防治方法鲜桃果汁饮料配方的制作方法视频原料用水洗刷去毛,洗净后放在1%盐酸溶液或洗涤剂溶液中漂洗,除去残留农药,再放入水中漂洗,沥干。用切开挖核机去除桃核。去核后的原料放入0.1…

    知识百科 2023-04-18
  • 产蛋鸡能量的需要是多少,一只鸡产蛋多少斤

    本文目录1.一只鸡产蛋多少斤2.怎样计算蛋鸡产蛋期的能量需要多少3.我国产蛋鸡的饲粮营养标准是什么呢4.鸡摄取的能量蛋白质与矿物质需要量是多少毫升一只鸡产蛋多少斤因季节不同,而且跟食量有关,还有一些外部环境有关系,有机的品种有关系,所以每只鸡所需要的能量是不一样的。平下来大约在3…

    知识百科 2023-04-18